2008年8月30日讯:心脏CT提供精确的心脏细节解剖,包括但不仅限于冠状动脉解剖,最近几年变革了心脏影像学。冠脉CT(CTA)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冠脉造影方法,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美国每年检查超过了15万例。但是,CTA在心脏病的诊断中的角色仍待定义,技术实践模式经常忽略了对冠心病的理解。
CTA的下列特征需要理解:
CTA是一种好的可靠的排除冠心病的方法,阴性预测值接近100%。评估确诊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性远远不足。和核灌注的显像数据头对头的比较表明:CTA诊断直径>50%的狭窄所导致的冠脉损伤大约一半运动时并不诱导缺血。
2008年8月30日讯:心脏CT提供精确的心脏细节解剖,包括但不仅限于冠状动脉解剖,最近几年变革了心脏影像学。冠脉CT(CTA)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冠脉造影方法,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美国每年检查超过了15万例。但是,CTA在心脏病的诊断中的角色仍待定义,技术实践模式经常忽略了对冠心病的理解。
CTA的下列特征需要理解:
CTA是一种好的可靠的排除冠心病的方法,阴性预测值接近100%。评估确诊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性远远不足。和核灌注的显像数据头对头的比较表明:CTA诊断直径>50%的狭窄所导致的冠脉损伤大约一半运动时并不诱导缺血。
CTA需要大量的放射线(最近的报告是6-11mSv)和对比剂(60-80ml),分别有导致肿瘤和肾损伤的风险。
目前的准确性和放射暴露数据来自高度专业,经验丰富的CTA中心。如果操作者经验不足,就可能达不到质量要求。
其次,冠心病的一些基础问题需要考虑:
在成千上万的患者中进行运动影像试验(核素、超声或磁共振)的大量经验对缺少运动诱发缺血客观证据的患者具有很好的预测性,根据可诱导缺血的严重性和程度的不同,预测评分不同。
无可诱导的缺血和心力衰竭而造影确诊的严重冠心病,预后相对较好(每年<1%死亡或梗死)。所以,无可诱导的缺血患者没有证据表明需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相反,包括COURAGE在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即使一部分患者缺血诱导反应阳性,保守治疗可能预后较好。
CTA目前应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预测有症状的患者严重冠心病低度或中度可能。根据各自的参数和花费不同,一次CTA(或冠脉钙化积分,没有对比,放射性较少)可能提供危险分层的有用信息,更重要的是,如果是阴性,可以避免行冠脉造影。但是,如果患者冠心病低度可能(<30%),CTA对于局部冠状动脉狭窄的阳性预测值降至60%或更低,尽管阴性预测值仍然较高。
另一个是在急诊室的应用潜力,结果阴性可快速排除冠心病,也可以排除胸痛的其它重要原因。毫无疑问,这更重要。主要在低度可能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中,及早进行CTA检查可以减少入院时间,更可能降低费用。
对于可能性高或明确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肌钙蛋白阳性患者,考虑到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和侵入性检查明确的价值,CTA是否延长或缩短治疗仍然是疑问。
所以,CTA利于冠心病低度可能的有症状患者的诊断,特别是最终排除冠心病的患者。然而,在疑似和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可诱导缺血试验仍然是治疗决策的中心,不能被形态学信息所取代。此外,无症状患者使用CTA筛查冠心病的做法目前不推荐,应该抛弃。
作者:
Frank A Flachskampf 德国埃朗根 埃朗根大学
参考文献
Pooled data from 3 studies (n=231) comparing head to head CTA and nuclear stress imaging (SPECT).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 (SPECT +) or normal (SPECT -) nuclear stress imaging who had no coronary diameter stenosis > 50% on CTA. B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 (SPECT +) or normal (SPECT -) nuclear stress imaging who had at least one coronary diameter stenosis > 50% on CTA. While patients without significant stenosis on CTA had relatively few pathologic stress tests, only half of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stenosis on CTA had a stress-inducible ischemia. Reproduced from Schuif JD, Bax JJ, CT Angiography: an alternative to nuclear perfusion imaging ? Heart 2008;94:255-7.
翻译:唐景梁 审校:常书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