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血小板反应性、血凝强度与PCI后的缺血性事件密切相关

Platelet Reactivity, Clot Strength Linked to Post-PCI Ischemic Events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1/20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美国的研究结果提示,血小板反应性升高和血凝强度(clot strength)增加、以及纤维蛋白的快速形成可预测患者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6个月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美国的研究结果提示,血小板反应性升高和血凝强度(clot strength)增加、以及纤维蛋白的快速形成可预测患者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6个月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来自美国马里兰血栓症Sinai 研究中心的Paul A Gurbel及其同事说:“因为缺血性事件受到血小板介导事件的强烈影响,所以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即使是应用了抗血小板药物,与没有发生这些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事件的患者会有更大的血小板反应性。”

    在他们的研究中,该研究组采集了192例计划进行PCI患者的血样,应用光折射聚集度(LTA)测定腺苷二磷酸(ADP)诱发的血小板反应性,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凝强度(最大幅度,mm),并测定初始纤维蛋白形成的时间。
 
    在PCI前后采集了血样,监测了随后6个月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所有患者在操作前后均接受了阿司匹林治疗,在PCI后给予氯吡格雷或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治疗。
 
    Gurbel及其同事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报告说,总的来说,出院后6个月内有38例患者出现了44次缺血性事件。
 
    与没有发生事件的患者相比,在发生事件的患者中,其治疗后的LTA和血凝强度最大幅度明显较高,两指标分别是63%与56%,74 mm与65 mm。 

    另外,与没有发生缺血性事件的患者相比,在发生事件的患者中,其初始纤维蛋白形成的时间明显较短,分别为4.3分钟和5.9分钟。

    令人感兴趣的是,血凝强度的最大幅度升高是比LTA更强的事件预测因素,两指标的最大四分位数对应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和58%。 体外血小板反应性升高和纤维蛋白快速形成是PCI后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危险因素。
 
    他们接着说:“尽管应用了环氧化酶和P2Y12抑制剂治疗,血凝强度是比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更强的预测因素,可能解释了事件的发生。” 该研究组说:“这些结果提示,需要在PCI中及PCI以后进行有效的凝血酶抑制治疗。”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血小板反应性血凝强度PCI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