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廖玉华教授谈隐匿危险因素和早期靶器官损害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0/1/29 16:13: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廖玉华教授:高血压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主要是代谢异常的存在。代谢异常是非常缓慢的延续的过程,需要10-20年的漫长过程,逐渐导致血管损害,由血管疾病最终引起心脑肾的相关事件。所以隐匿的危险因素或早期靶器官损害或亚临床靶器官损害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国际循环》:目前各国的指南均强调了高血压的治疗中要关注总体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的损害,但从赵东教授的CONSIEDR研究我们看到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蛋白尿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被忽略,统称为隐匿危险因素。您是如何看待指南要求与临床实践的巨大差距呢,?我们如何能够缩短这种差距?

    廖玉华教授:CONSIDER研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门诊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这个数据提示我们,有些隐匿的危险因素如IGT,微量白蛋白尿等,是我们三规的体检和门诊检查容易忽略的问题,通过CONSIDER研究我们发现IGT的发病率,对于我们及早认识三高的危险价值是很有价值的。这个研究让我们看到,只有将危险因素在尽早时间内有效防治,这样才能使在整个心血管事件链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前。高血压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主要是代谢异常的存在。代谢异常是非常缓慢的延续的过程,需要10-20年的漫长过程,逐渐导致血管损害,由血管疾病最终引起心脑肾的相关事件。所以隐匿的危险因素或早期靶器官损害或亚临床靶器官损害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握住了危险因素和早期的靶器官损害,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有效的,从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最终实现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和靶器官的保护,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面编辑:李雅峰



廖玉华navigator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