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房颤的治疗现状

王玉堂 苑洪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0/10/16 16:33:3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房颤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HF),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房颤的治疗是目前心律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房颤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HF),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房颤的治疗是目前心律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节律控制
    通过电复律和/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有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和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
    目前国内用来控制节律的药物仍以普罗帕酮、胺碘酮为主。胺碘酮仍然最有效,但其半衰期长、副作用多、药物间相互作用多,应用受到限制。I类药物如普罗帕酮应避免在心肌缺血、HF和显著左心室肥大的情况下使用。
    伊布利特对于新发房颤甚至发作持续90天的患者均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但价格较贵,且存在诱发尖端扭转室速的风险,临床应用需监测电解质(血K+)、QTc。
    2009年7月,决奈达隆获FDA批准用于房颤节律控制。ATHENA研究结果显示决奈达隆组死亡和住院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31.9%)低于安慰剂组(39.4%)。但对于心功能NYHA III级以上患者其有效性/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上游”治疗对于减少房颤发生,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在特定人群如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ACEI和ARB类药物可能会减少房颤发生的风险。
    目前正在研究的新药维那卡兰(vernakalant)是一种相对选择性的Ikur阻滞剂,转复房颤有效、且更安全,其他的新药如阿齐利特(azimilide)、连接蛋白调节剂、Na+/H+抑制剂等仍在研究之中。
总的来说,药物进行节律控制作用有限,有效率低、副作用大、依从性差,并非根治房颤,且不能显著降低房颤患者总体死亡率。
心率控制
    研究提示,控制心室率在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方面不逊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一般采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洋地黄类等抑制房室结内传导和延长其不应期的药物以减慢心室率,但几乎没有对照试验证实任何一种药物存在获益优势。
    心室率控制的目标通常为静息心率≤80次/分,中度运动时心率≤110次/分。前瞻性的RACE II试验表明,宽松的心率控制(静息心率≤110次/分)更容易达到,且在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HF、卒中等)上不劣于严格心率控制(静息心率≤80次/分,中度运动时心率≤110次/分);不过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其意义。
    房室结消融联合(双)心室起搏对HF房颤患者能减少HF死亡和改善总生存率,但导管消融可能较房室结消融联合CRT更为有效。200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PABA-CHF研究结果显示,HF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组的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组。
抗凝与左心耳封堵
    房颤患者需进行CHADS2评分评估患者血栓风险,指导抗凝治疗。华法林仍为目前主要抗凝药物,但获益必须考虑到其副作用、出血风险、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维持INR在2~3之间的难度。RELY试验中,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Dabigatran) 与华法林相比,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与安全性优势,且无需常规凝血监测或调整剂量。其他抗凝药物如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也正在研究评价中。
    2009年8月,《柳叶刀》发表了PROTECT-AF研究结果,肯定了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卒中的价值;但另一方面,较高的手术并发症仍未消除临床医生对其安全性的担心。目前FDA只批准WATCHMAN封堵器用于临床研究。
起搏与房颤
    起搏预防房颤仍有争议。但2009年公布的SAFARI研究通过更为客观合理的设计得出结论:DDD起搏器能减少病窦患者伴发的阵发性房颤;抗房颤的特殊起搏功能应用安全,不增加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抗房颤的特殊起搏功能在DDD起搏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明显减少房颤的发生。因此起搏预防房颤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80%~90%,但对于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其成功率仍有待提高。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PVI)已成为公认的房颤主要消融术式,对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较高;但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还需辅以线基质改良(左房顶部线、二尖瓣狭部及三尖瓣狭部线性消融)、神经节消融或碎裂电位消融等其他方式。房颤导管消融临床试验大多随访时间较短,远期预后需继续关注。
    在新器械方面,ICE、冷冻球囊、可视激光球囊、“热球囊”、微波消融、mesh导管等逐渐应用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价。
    多项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一致显示,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导管消融优势明显。

版面编辑:沈会会  责任编辑:张衡



房颤治疗现状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