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心房颤动急性期处理策略

杨艳敏 邵兴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1/7/28 13:33:41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卒中、心力衰竭(HF)等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总体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2%。有报道称,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在所有的卒中患者中,将近1/5的卒中是由房颤所致。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卒中、心力衰竭(HF)等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总体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2%。有报道称,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在所有的卒中患者中,将近1/5的卒中是由房颤所致。房颤的发生发展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项大规模研究证实,男性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房颤患者的人数增多。在40~45岁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0.5%,80岁时增加至5%~15%。据统计,过去20年中,房颤患者增加了13%,预计未来5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患者至少会增加一倍,届时80岁以上老年人中一半以上都会是房颤患者。
    根据ESC公布的数据显示,合并房颤的患者,总死亡率增加一倍,卒中事件增加1/5,住院率增加1/3,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左室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及处理房颤患者,对预防严重的临床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房颤急性期控制的主要任务
    稳定血液动力学及控制症状是急性期的主要任务。大多数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通过室率控制,可改善症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虽稳定但症状不能耐受的患者,且不存在转律禁忌证时,可进行节律控制。无论对房颤患者进行室率控制或节律控制,在生活质量、HF、左心功能、死亡、住院治疗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早期即采取节律控制也并未见明显益处。因此,无论是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均应以控制房颤的症状为目的。即使采用节律控制,也应该注意控制室率。在控制室率的同时要积极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房颤治疗措施的定位
    目前对于治疗措施的整体定位为:改善预后的措施(基础疾病的治疗或房颤“上游”治疗以及抗栓治疗),改善症状的措施(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转律治疗、射频消融、心室率控制)。控制室率目前定位为改善症状的措施,将来有可能成为改善预后的措施。
房颤的处理策略
    房颤的处理策略包括:⑴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关键,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应评价抗凝治疗问题,之后根据血液动力学决定室率控制或节律控制。抗凝治疗是必要措施,对于存在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均应给予抗凝治疗。⑵室率控制:是基本措施,大多数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经过室率控制症状得到缓解。⑶节律控制:是选择性措施,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房颤、心房扑动,以及虽然血液动力学稳定但症状不能耐受的患者进行节律控制。⑷房颤患者 “上游”治疗:上游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或延缓高血压、HF、炎症相关的心肌重构,包括阻止房颤的发生(一级预防),减少房颤的复发率或减缓其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可能(二级预防)。
抗凝治疗
    对于急性期有转律可能的患者,无论房颤持续时间长短,均应在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发作<48 h的患者,若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在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情况下,立即行电转复。转复后,有栓塞危险因素者,需长期抗凝;无栓塞危险因素者,无需长期抗凝。
    对于房颤发作>48 h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在复律前应先行抗凝治疗,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将INR控制在2.0~3.0至少3周。亦可在复律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无心房血拴,可缩短3周的抗凝时间,提前复律。转复后,对于无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继续抗凝至少4周。对于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无论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均应长期抗凝。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根据CHA2DS2-VASc评分确定。包括:⑴主要危险因素:卒中病史、TIA、体循环栓塞、年龄≥75岁,上述各项每项评2分。⑵临床相关非主要危险因素:HF、中重度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40%)、女性、年龄65~74岁以及血管疾病病史,上述各项每项评1分。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患者,无需长期抗凝治疗,或口服阿司匹林75~150 mg/d(推荐不进行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1分,可口服抗凝药或口服阿司匹林75~325 mg/d(推荐口服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2分,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
    在房颤患者开始抗凝之前,除对血栓栓塞风险进行分层之外,也要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的HAS-BLED评分(表1)。


控制心室率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快速房颤、心房扑动,不论持续时间长短,均需用药物控制室率。对于心功能正常者、不伴低血压及其他禁忌证的患者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于心功能异常或伴低血压者应首选静脉使用胺碘酮、西地兰。急性期室率控制的目标心率为80~100次/分,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患者控制室率可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胺碘酮。
转复窦律
    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药物转复及电转复均可应用。电转复效果好,成功率高,副作用小。通常药物转复先于电转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首选电转复。
    血液动力学稳定、有器质性心脏病者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律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选用伊步利特、氟卡胺、普罗帕酮转律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房扑一般应立即电转复;若考虑药物治疗时,可选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胺碘酮。
    目前具有转复节律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别,转律药物的选择应依据基础疾病、禁忌证、药物成本等方面进行考虑。
房颤的“上游”治疗
    “上游”治疗的药物包括转血管紧张素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抑制剂、他汀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虽有很多临床试验在对这些“上游”治疗的药物进行研究,但目前有确切证据的不多。现有的研究证实ACEI和ARB类药物可减少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而其他药物对房颤的作用的研究都无足够证据。

小结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长趋势。对于房颤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抗凝治疗应放在首位,抗凝前需对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将患者的凝血指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并将抗凝治疗贯穿于整个房颤的治疗中。房颤急性期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应结合指南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同时更应注重药物的安全性。
 

版面编辑:沈会会  责任编辑:张衡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转复窦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