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STOP AF关键试验

作者:  贾玉和   日期:2013/5/27 10:38:08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Packer及同事开展STOP AF关键试验,评价一种新型冷冻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AF)与标准抗心律失常治疗相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近发表的两项研究评价CB技术在房颤消融中的效率和安全性。一项是德国的观察CB隔离肺静脉后5年内随访报告,另一项是美国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1年期观察报告,也称STOP研究。我国北京阜外医院马坚教授于201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这项工作,并取得成功。

  在德国研究中,三个中心共入选药物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63例,未设药物对照组,观察5年期CB一次PVI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对70%的病例单纯使用28 mm球囊就可实现PVI。对结构异常的肺静脉,结合使用23 mm球囊,急性期隔离成功率可达98.5%。1年期70%的患者可维持窦律,直到5年,仍有53%的患者可维持窦律,其整体有效性似优于射频消融术式。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膈神经麻痹(PNP),高达11%,大多在12个月内自行恢复。肺静脉狭窄和在射频消融中可发生的致死性并发症--左房-食管瘘,在CB消融中几乎没有,安全性好是CB优于射频的最主要优势。

  美国研究设立药物对照组;结果显示,急性期单纯球囊可实现的PVI为83%,对有漏点反复不能隔离的肺静脉,可结合使用冷冻导管点消融,最终可达到97.6%的肺静脉隔离率。1年时脱药维持窦律成功率为69.9%,药物仅为7.3%。大约19%的患者需二次消融。最多见的并发症仍为PNP,发生率约4.7%。血管并发症与心包渗出与射频消融相仿。肺静脉狭窄发生率很低,仅0.2%,心房食管瘘发生率为0%,但有食管溃疡发生。

  CB隔离肺静脉的优势

  安全性高,几乎没有致死性的并发症,如左房-食管瘘,肺静脉狭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唯一比射频消融高的并发症是膈神经麻痹(PNP)。但通过换用大球囊和冷冻过程中持续起搏上腔静脉观察膈肌运动可尽量减少其发生。即使发生PNP,大多数也可在术后12个月内自行恢复。

  有效性可靠。综合现有资料,CB消融后,1年期脱药成功率大约70%,与射频消融相仿,5年期成功率仍可保持53%,也与目前报道的射频消融5年成功率47%~58%相当或稍高。

  CB消融治疗房颤的局限性

  理论依据的局限性。CB治疗房颤唯一依据的就是房颤必须由肺静脉源触发。一旦由肺静脉外起源,用球囊隔离肺静脉基本无效。众所周知,即使阵发性房颤,也有大约5~15%为非肺静脉触发。这是CB消融房颤的先天缺陷。

  费用较高。尽管报道CB消融可达到83~98%的PVI率。但鉴于肺静脉解剖结构的多样性和变异性,许多消融中需要23mm和28mm两个球囊同时使用。在STOP-AF研究中,还需结合使用冷冻导管补点消融才可达到98%的隔离率。综合下来,CB消融平均费用要高于目前的射频消融费用。

  手术时间。尽管CB消融可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但目前报道的操作时间平均在4小时左右。由于不支持三维可视标测平台,完全依靠ICE或透视操作,X线曝光时间并未缩短,平均在40-60分钟之间,要高于目前基于三维标测平台的射频消融。

  未来CB和射频消融在房颤治疗应用中的前景预测

  CB和射频消融各有优势和不足,二者不存在互相取代之势。CB消融主要针对肺静脉隔离,对肺静脉起源明确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安全、高效,但对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需同时消融心房其他部位时,明显不合适。尽快开发基于三维操作平台的CB系统、设计多用途球囊导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已熟练掌握射频消融技术的术者,实际并发症已远远低于以往文献报道。况且随着新设计的压力感知导管(Smart Touch)逐渐普及应用,心房-食管瘘及左房渗出等严重并发症将越来越少见。

上一页  [1]  [2]  

版面编辑:张国建



冷冻消融技术心房颤动心律失常

分享到: 更多

作者资源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