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OCC2009]凝血异常与血栓形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学锋

作者:  王学锋   日期:2009/6/1 15:43: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流动状态而又不溢出血管外。一旦这一平衡被打破,血管中将有血栓形成或导致出血。 一、凝血因子异常 1.先天性凝血因子Ⅻ缺乏症 患者无出血。导致血栓形成机制与内源性纤溶活性下降有关。 2.高分子激肽原缺乏症 在先天性激肽释放酶原缺乏症中,有血栓栓塞症的报道,在35例已报道的患者中,有3例(8.6%)发生血栓形成。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流动状态而又不溢出血管外。一旦这一平衡被打破,血管中将有血栓形成或导致出血。

一、凝血因子异常
1.先天性凝血因子Ⅻ缺乏症  患者无出血。导致血栓形成机制与内源性纤溶活性下降有关。
2.高分子激肽原缺乏症  在先天性激肽释放酶原缺乏症中,有血栓栓塞症的报道,在35例已报道的患者中,有3例(8.6%)发生血栓形成。
3.纤维蛋白原异常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正常人均值(2.9g/L)的一个标准差(约0.6g/L),则有84%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约20%患者有反复血栓栓塞症,25%有出血,7%同时发生出血和血栓形成
4.FⅧ  血浆FⅧ水平增高是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子。将FⅧ水平低于100IU/dl组与高于150 IU/dl组相比较时,后一组的血栓形成危险较前一组增高6倍。
5.FⅦ活性增高  因心肌梗死或肿瘤而死亡者的FⅦ活性明显高于存活者(P<0.01),糖尿病或微血管疾病患者的F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
6.凝血酶原基因G20 210A突变  凝血酶原基因3’端未翻译区20 210位核苷酸G→A突变,为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子,血栓形成危险增高5倍。
7. FⅤ Leiden  是由于血浆因子V基因发生点突变,产生了一种Arg506→Gln置换的异常FV分子,使APC对该切点的敏感性降低而降解因子Ⅴ的功能下降。

二、抗凝因子异常
1.抗凝血酶(AT)缺陷症  由于血浆中AT浓度或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凝固性升高,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
2.肝素辅因子-Ⅱ(HC-II)缺乏症  可以发生反复的静脉血栓形成或脑梗死。
3.蛋白C(PC)缺乏症  PC活化后,通过灭活FVIIIa和FVa起到抗凝作用。
3.PS缺陷症 静脉血栓形成为本症主要特征,妊娠、口服避孕药、急性炎症及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继发性PS缺乏。

三、其他
 1.抗磷脂抗体  包括狼疮抗凝物(LA)及抗心磷脂抗体(ACA)两类。这两种抗体均能引起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以及致命性衰竭(faterwaster),故而统称谓抗磷脂血栓形成综合征。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血栓形成危险增高相关,在整个血栓事件中约5~10%与HCY有关。这包括闭塞性周围动脉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

 

版面编辑:张家程



凝血异常血栓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