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OCC2012]中西医结合促进“治未病之病”——OCC2012学术委员会吴宗贵教授专访

作者:  吴宗贵   日期:2012/6/11 9:57:47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大会的学术内容设置一直是鼓励“立足临床、探索基础、为心脏病学科发展注入鲜活血液”,并致力于“服务本土,面向国际”。各大学术论坛以多角度、全方位、新模式呈现临床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充分展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师风范,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记者: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6届,一直以来您作为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对于如何设置大会的学术内容,你基于哪几方面考虑?今年会有哪些新的学术内容呈现?
  吴宗贵教授:大会的学术内容设置一直是鼓励“立足临床、探索基础、为心脏病学科发展注入鲜活血液”,并致力于“服务本土,面向国际”。各大学术论坛以多角度、全方位、新模式呈现临床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充分展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师风范,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谈到今年大会的学术亮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本届大会进一步加大了“中西医结合论坛”和“心血管病预防论坛”的规模,大力提倡“心血管病防治战线前移、预防为先”的思想,致力于培养“治未病之病”的上医之士。
  记者:您也是大会中西医结合论坛坛主,请您谈谈设置本论坛的初衷?
  吴宗贵教授: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的整体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极具特色,如何将中医的特色转化为优势,为攻克心血管病这一世纪流行病做出贡献尤为重要。设置中西医结合论坛也是基于此初衷。
  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这就涉及到如何实现中医学与当代科学技术结合的问题。实际上,中西医不同的理论体系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是存在交叉点的。我们可以通过医学研究使中医诊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系统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从而使中医的成果和最佳的证据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近年来,国家政府对中医事业十分重视,确定了“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国家也加大了对中医药研究的投入。我们有责任引导和培养临床医生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正确认识和兴趣,并尽可能为他们搭建多种交流平台,为我国的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记者:由于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似乎已迎来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拐点”。实际上,随着我国带病生存人群数量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双重压力下,在死亡率短暂下降之后,我们面对的将是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堰塞湖”--心血管病的集中性爆发所导致的死亡率骤增,这将增加心血管防治负担。对于预防,您有何看法?
  今后在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二级预防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或初级预防,尤其在农村地区。农村的预防应该如何加强?
  吴宗贵教授: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带病生存人群数量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这势必会导致心血管死亡率的下降,同时高比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呈上升趋势,这预示着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患病的绝对人数来讲,心血管的患病人群是增加的。目前我们所讲的血脂、血糖以及血压的达标率低,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把标准水平降低了,在目前的标准下,提高各危险因素的达标率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前医疗水平较低的时期,是没有条件或者说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搞“心血管病预防”。现如今,心血管病预防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话题,医学界的“疾病的预防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可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的意识的提升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具体谈到农村地区的心血管病的预防重点,我认为还是要放在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上。因为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富贵病”在农村地区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系统应针对这种趋势尽快加强防治工作。只有把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心血管病预防工作做好了,不管是对于我国心血管病人群防治还是节约国家医疗费用支出都是关键一环。
  记者:与既往报道结果相比,近年来,我国成年人平均总胆固醇(T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升高了23.9%和42.7%。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将迅速升高,您对此有何观点?
  对于井喷的态势,该研究估计将在2020~2030年,您意见是?
  对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您有何建议?
  吴宗贵教授:对于我国血脂异常的人群防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应该认识到高血脂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第二要加强生活方式干预以改善血脂异常。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群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第三,必要时应该加强合理的药物调脂治疗,如他汀。此外,某些中药对于降低血脂水平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记者: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于去年推出,您认为高血压指南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对于我国新版指南您有哪些看法?
  吴宗贵教授:高血压指南应该注重本土特色,结合本土的循证医学证据,适合本国人群最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制定高血压指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虽然我们也已经有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我个人认为,国内专家从长久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共识成为制定指南的证据未尝不可。另外,制定指南过程中应该扩大意见征求人群,要综合考虑国内广大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医生等各方意见和看法,制定出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指南。
  对于指南中有关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内容,我个人对利尿剂的应用有一些看法。我认为,利尿剂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首先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角度讲,一是盐敏感性,二是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激活。对于盐敏感性高血压,钠水储留无疑是血压升高的病理基础,而钠水储留也是RAS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的病理过程,而利尿剂对水钠储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第二,大量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也证实,对于其他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如顽固性高血压,加用利尿剂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因为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往往会导致继发性钠水储留,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则可明显提高降压疗效。 利尿剂的一些不良反应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不充分,而且临床上都是小剂量使用利尿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很小,因此不能因为会导致某些不良反应而不用放弃利尿剂。此外,从费效比角度讲,小剂量利尿剂可以说是一种价格便宜,降压效果肯定的有效药物,应该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记者:张薇)

版面编辑:赵书芳  责任编辑:聂会珍



中西医结合论坛心血管病防治调脂治疗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